敬告读者
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,《中国人权双周刊》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。网址是:http://www.hrichina.org/chs。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,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。
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
公民权利手册(二十四)
(续第50期)
努力走向公民社会之三:公民联合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
第一个问题:教训
各位朋友,今天是6月3日的夜晚,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我们不能不追忆广场上的罪恶,不能不追忆那里曾经血流成河,也不能不追忆这些年来我们都在失魂落魄。19年前的那一天,学生和国人为了中国的民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;毛泽东死后的30年来,一批又一批人在民主运动中前赴后继;中共建政60年来,无数先驱做了中国民主事业的殉道者。那么此刻,我们应该一起来说:不忘八九学潮,铭记六四血案,民主尚未实现,同志仍须努力,望国人共勉!
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,目标无非就是一个,要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,有发言权,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。这个目标看似很简单,但是确实很难,以至于我们付出了眼泪和鲜血也不能达到,以至于我们很多朋友为此锒铛入狱也不能达到。我们纪念六四,那就意味着不要忘记六四的精神,自由和民主;我们纪念六四,那就意味着也不要忘记六四的经验和教训,以使我们以后能走得更好、更远。我们时刻不忘昨天,但我们也要向前看,看到明天,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把握好今天。
六四以后,国内的民主运动相对走向低潮。邓小平说,杀20万人换20年的稳定,当初六四刚过的时候,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能稳定20年。现在看来,我们确实没有邓小平高明,我们没有他看透中国的眼光,也没有充分估量他奴役中国的手腕,同时我们也可以反省自己究竟哪些地方做得并不出色。
六四以降,中国民运呈现两个特色:一、海外民运轰轰烈烈,而国内民运却冒一下头就没影了,然后冒一下头,又没影了;二、网络民运非常热闹,网络团组没完没了,网络政党此起彼伏,现实民运却屡屡消沉。这两个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民主精神,但也带来了问题和弊端。在这两个特色下,民运的形式超越了内容,民运的务虚超越了务实,民运的做秀成分超越了实干成分,民运的理性超越了非理性,民运的目标超越了过程,民运的妥协精神超越了对抗精神。
“未有败,安有功”,这个话原则上讲没有错,但是,一个六四屠杀就把人们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几乎打完了,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。于是,海外民运嫌海内民运没动作,而海内民运嫌海外民运不给钱;于是,网络民运叫嚣漫骂无所不用,既骂当局的残暴,又骂民众的愚昧,而现实的民运根本跟不上网络的节奏;于是,民运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被边缘化的趋势,一方面是当局的打压,一方面是民众的不解;于是,民运也经常表现为黔驴技穷。
中国不民主,我们漫骂当局,但我们反过来想,我们也是有责任的。责任在当局,在民众,责任也在我们民主分子的劣根。我们很多人希望当局适当松绑,希望民众冲锋在前,甚至希望同道人士勇于进独裁的监狱,但我们明显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对。有时候,可以转过头想一想,既然自称民主人士,我们除了漫骂,又做过什么?当然,有很多朋友在高调民主的同时也在踏实做事,但更多的朋友在更多的时候确实是在激愤中度日。
20年即将过去了,中国的民主运动走在一个关键的时期,同时也陷入了困境,为了在这个关键时期走出困境,我想,民主人士可以走这样的道路,首先要公开,其次要理性,最后认真地做一个光荣的反对派。
第二个问题:公开
藏在网络的一角,唧唧歪歪,或者溜达在国外的大街上不断呼吁,我承认这些都有成效,但事实已经证明,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出路。中国民主的前提条件是有人能勇于承担,公开地并负责任地站出来,表达对专制的反对态度,为苍生和国运说点正经话。有了这个前提条件,我们才能找到出路。再独裁的统治者也需要被统治者的配合才能统治下去,越是独裁越需要被统治者配合,当你不配合,当你持续公开反对的时候,统治者的统治就难以继续下去了。
中共当初闹“革命”,也是一些勇士事先就公开出来的,然后才有成功的。李大钊,陈独秀,张国焘等等,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。我个人就喜欢用QQ这样的工具,因为这里汇集了中国最普通的人群,我就是在这样的人群里不断公开表达自己反对独裁的观点的,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坐在一起的时候,甚至和国保朋友谈话的时候,我也公开反对独裁。
我曾经对朋友说,我反对一党专制,结果朋友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,看了半天,似乎在看一个怪物。我想很多朋友都有和我类似的遭遇。当你在别人的眼睛里是一个怪物的时候,试想一下,有人愿意去听怪物的想法吗?但是,当我这样的怪物多了,人们就见怪不怪了,就觉得我们正常了,而独裁反而就不正常了。那么,再转下头去想,当你批评民众不去争取民主的时候,做为一个民主分子,我们也必须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。
同时,我们也能看到,真正为民主做事情的人,大多都是公开的,只有那些喜欢民主却什么也没做,更不知道怎么去做的人,反而显得战战兢兢、鬼鬼祟祟。可惜,做事情的人不多;可喜,做事情的人正在多起来。
第三个问题:理性
有人说,公开反对独裁是有危险的。是啊,你骂日本,骂美国,骂全世界都没很大的危险,惟独骂独裁最危险;如果骂独裁没一点危险,那它就不叫独裁了。这时候就需要理性,理性就是方法和分寸,掌握了方法和分寸就能保持自己的存在,反对派也需要方法和分寸,也需要理性。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这是理性运动的原则;游击战,运动战,这是理性运动的战术;持续反对,这是理性运动的底线。对付独裁,我觉得这些都要把握好。只要理性了,公开所带来的危险就相对降低了,而民主运动也就有了持续性。
理性就是不极端,理性就是不消沉。要说自由民主,谁也知道宪政好,三权分立好,这些如果能一步到位当然好,但那是不可能的。总幻想着一步到位,那就是极端。如果不能一步到位,那这中间就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认真做好,认真去做就叫理性,就叫不极端。如果不认真去做小事,只想做大事,就叫极端;如果大事小事都不做,觉得做了也没希望,就叫消沉。
就实际状况而言,很多公开表达反对态度的朋友,都是非常理性的,公开本身就能促进理性,也有利于民主事业的健康发展。过激行为和消沉想法,往往延缓民主运动的进程,这也被历史充分证明了,也是八九运动的部分经验。该退就退,该进就进,把握运动的可能性和实际效果,这个非常重要。有时候,我们也在反思,如果当初六四的时候,民主派在该退的时候,退让一步,就可以避免血腥,那么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更好?但也未为可知。
理性地为民主做点什么,我们能做什么呢?我发现做事的人不愁方案,不做事的人总发愁方案。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一些小事情,愿意做就有方案,不愿意做就没方案。最终做了点什么的人还就是那些公开而理性的人。
第四个问题:反对
有人说:你叫我公开理性,我不公开,也不理性,这些都没用,对付不了独裁,到了关键时刻,我会出来的。这些话,我历来都不怎么相信。你连非暴力的途径都不敢去采用,谁能相信你会勇于使用暴力?你以为你是人体炸弹啊?就算你将来是人体炸弹我现在也不知道,就算你将来是人体炸弹,那你炸了也就炸了,炸了就没用了。
公开与理性,其目的还是反对——只有公开反对,当局才能听见;只有理性反对,社会才能承受。如果想为民主做点什么,那么公开而理性地表达反对的态度,这就是为民主应该做的最大的事情。如果你不公开也不理性,那你其实连反对的作用也没起到,你叫喊的那些漂亮口号也就一点用都没有了。
民主运动就是政治,政治无非是力量的一种对比,当你公开反对独裁的时候,你就为民主增添了一份力量。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,只要你有心。如果你不能做一个公开而理性的反对派,我依然相信你会暗自热爱民主,我依然相信斗争到了白热化的时候,你也会随着大家涌上街头,但我想象不出来你在运动积累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。
存在不是悄悄地淹没,是人们能听见你说话,能看见你行动,这才算你存在。存在是硬道理,那么,你能以一个民主人士的身份存在,就是这个硬道理。公开理性,规避风险,承担责任,其他的事情才能另外说起。现在民主运动,缺少的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说话,越用真名效果越好,人也越理性,这是我个人的看法。
第五个问题:联合
经常遇见一些朋友,提议说搞民主的人应该联合起来。这一点儿都没错,很多人也做过相应的尝试。但是,网络时代,民主人士相互结识基本都是从网络开始,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:联合谁、和谁联合?总不能一堆符号去联合吧!如果一堆符号和现实不能挂钩,那联合最终是没什么意义的。所以,这就需要公开和理性——只有公开,将来才有联合的基础;只有理性,才有联合的效果。
公开地表达反对的态度,才能赢得另一方的信任;理性地表达反对的态度,才能让另一方感觉可靠。如果相互信任,并感觉对方可靠,那就有了联合的可能性。只有公开理性,民主人士相互之间才能找到对话的渠道;同样的道理,只有公开理性,民主人士才能找到和社会以及当局进行对话的渠道。比如说,你骂共产党专制,但共产党总不能找一堆符号去对话吧。
另一方面,当你公开而理性地表达了反对的态度,你才能和另一些同样的人去谈联合。你要和我联合,我根本没见你公开表达过任何态度,我还怕你是“5毛党”的人呢!这样的尴尬我想很多人都遇见过。做为一个反对派,你首先要表现自己是个反对派,那你就要去做点什么,只有做点什么,才能谈得上联合。如果你什么也没做,你怎么联合我?我也没法相信你呀!如果想做点什么,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就是公开而理性地表达你对独裁的反对,这个并不难。其实,民运就和梁山聚义一样,也要交投名状,不交投名状,没人能和你聚义。搞民主也不是在真空里搞,也和社会的交流方式一样,要在对等的条件下去搞。
民主是说话的权利,是选票,但问题的关键是结束一党专政,实现政党轮替。这谁也明白。那么人家问:和共产党轮流坐庄,谁配?谁够资格?那就傻眼了,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现出自己的存在,也没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存在的意义。也就是说,我们根本没形成反对派,根本没形成可以去对话的力量。公开表达,才能形成政治力量;理性合作,形成政治派别,这是政治上颠扑不破的原理。
中国问题,就要考虑中国的政治现实和力量分布。民主问题也是一样,在民主人士内部也要考虑政治现实和力量分布。民主要承认妥协的结果,才是真民主。将来我们可能还要和当局妥协,不能走六四老路,要在那条道路上有所升华。这也是结合中国实际。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,在思想上我坚守自由主义的底线,但在行动中我承认朋友们的努力,并愿意配合,绝不会因为自己是个自由主义者就鄙视其他倾向的运动方式。
我们要求当局解放思想,其实自己也需要解放思想。不能说今天觉得这个活动没意义,明天觉得那个活动没意义,一概都不参与。你企图垄断真理而拒绝参与别人发起的民主活动,那以后你发起的民主活动会一样没人参与。各种公开表态的活动,只要是理性的,都应该积极参与,这是一种自我成熟的过程,也是一种联合的过程。
民主运动缺人缺资金,这是实情。有钱的人也很多,他们也希望民主,但他们不给你钱,因为你没有形成公开而理性的反对派,也就是说你没有效的联合,这也是实情。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,人是有一些,但都很少公开站出来,表达立场,并切入生活,所以资金就远离民主,民主就远离民生,恶性循环。等公开站出来的人多了,人少的问题就解决了,资金少的问题,我想也是有办法解决的。只有公开表达立场,并切入生活,才能赢得民众。
有个网络上的朋友对我说:这宣传民主,势单力孤的,被警察抓了也没个人声援。我说:是啊,本身民主人士都没有联合,不会有声援机制,另一方面,你一直用网名,大家根本不知道你是谁,总不能满世界去声援“阿猫”和“阿狗”啊!就出了事情后有无声援这一点上来说,公开站出来的人和没有公开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,那些公开站出来的人遭到迫害,通常是有少量的声援的。就这一点,就初步显示了联合的优势。如果公开而理性的人更多起来,并联合起来,那优势就更明显了。
在中国的民主运动中,公开、理性、反对、联合,这是一个反对派成长的必然过程。当反对者站成一片的时候,做为政治力量的反对派也就站稳了。反对派只有站稳了,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一支有真正意义的建设性力量;只有站稳了,才能存在。存在是个硬道理。我相信,在我们的努力下,总有一天中国的反对派能够存在——那时候,即使尚未民主,成功也有一多半了。
2008.6.3
(待续)
http://biweeklyarchive.hrichina.org/article/1006
关于我们
本刊将秉持理性、平实的方针,报道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民众的维权活动,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论;同时普及宣扬人权理念,系统介绍国际人权法律知识和维权案例,推动法制建设,扩大公民社会的空间,为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服务。
过往各期
六四专题
搜索
热门转载

-
时事大家谈:赞“一士之谔”,中纪委反击中宣部?
-
小品:讨伐任大炮
-
魏京生: 任志強很勇 如同自己當年
-
任志强: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分析
-
微自由: 任志强微博被封
-
《大炮有约》01 尼玛开撸,戴上头套谁敢惹咱俩
-
《大炮有约》任志强:不怕向任何人开炮
-
【中国情报】肃清微博大V | 中国走向法西斯二次文革? 20160301
-
批习「媒体姓党」遭清算 任志强微博被封 学者:已到二次文革边缘
-
党媒批任志强暴露党群对立

-
国土国家在茅于轼手里吗?
-
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
-
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
-
12国联合谴责中国镇压活动人士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-
“国际妇女节”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发布《“709大抓捕”中的女性》汇编文集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