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告读者

为更有效地使用资源,《中国人权双周刊》从第181期起并入中国人权主网页。网址是:http://www.hrichina.org/chs。我们将继续遵照本刊宗旨和编辑方针,一如既往地为读者服务。

中国人权双周刊编辑部

北京户口在哪里
——忆被暂住的日子

爱中

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。

1995年的3月,北京的天空超级蓝,却是沙尘暴的前奏。我怀揣着一肚子的梦想,匆匆从杭州赶过来,日子过得还不到半月,就迎来了扑面而来的沙尘暴——别说眼睛睁不开,就是嘴巴、鼻孔也得闭合一半,不然沙尘可以淹死你、闷死你。

沙尘暴说来就来,说走就走,没办什么临时户口和暂住证,也没上什么户口,因为它愿意。我却不如沙尘暴的待遇,因为我到了北京,最怕有人问我有没有北京户口,办不办暂住证。

有北京户口的人,天生就可以鼻孔朝上,屁沟也能朝上。天子脚下,北京人除了在纽约受过气之外,外地人在北京,几乎天天受北京户口拥有者的气,受没有北京户口的气。

北京户口多少钱一个?当然,很多人想买,但没有人告诉你通过什么渠道,更不会有人告诉你不花钱怎么能够得到北京户口,有的人花了四五十万还没买到这一纸户口。

北京有国家机关,有地方机关,有军警机关,有外派、暂住机关,还有地下机关,我因为没有办北京暂住证,只能说是属于地下机关,因为无论是人口普查,还是暂住证检查,我都不存在,虽然我东躲西藏在北京生活了六七年。

首都对我而言,就是躲都——我躲入人群,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,沙漠中的一粒沙,虽然存在,却没有人看见我。

那么,我是影子吗?不是,我真实存在,我知道鼠有鼠路,蛇有蛇道,外地人有外地人的生活方式,我隐身北京,不办暂住证,因为把自己当成了北京人,北京人从来不需要办暂住证,外出也未必都带暂住证,我岂不享受北京人待遇?

不过,我依然苦不堪言,因为我确实在逃避办暂住证,一方面我担心被收容遣送,一方面还害怕失去工作。因为一旦办有暂住证,这两者都有可能,还不如我不办暂住证。

1995年的北京,朋友圈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“笑话”:看你不爽,送你到昌平“筛沙子”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没有在北京生存过的人,特别是没有在底层生活过的人不明白,“筛沙子”就是被收容、遣送,其间强制劳动,与被“劳教”大同小异。比如你是外地人,已经办暂住证了,某日半夜里你走在大街上,可你忘记带暂住证了,碰巧被例行检查的“联防队员”和警察撞上——对不起,昌平“筛沙子”正缺人呢,来吧,上车,去昌平郊区荒野。往往半个晚上能把一辆中巴车塞满;这一去有可能就是大半年。

当然,也有本地人被“误判”带到昌平“筛沙子”的,因为他罗利吧嗦,没说出要害,甚至普通话也不标准,就被当成外地人看待,特别是穿着破烂的——你不能不承认佛靠金装,人靠衣装。“筛沙子”就是让你白出力、白干活,特别是运装沙子等建筑材料的粗活。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,吃不饱,跑不掉,没有工资,干满几个月,或者半年,中途有人来“赎你”,出钱可以把你尽快“赎”走,不然你可能要白干上一年。因为按照当时北京的“收容”、“劳教”指标看,被收容一年实在太平常了。那时“劳教”一般是一年到两年,严重时可以延长两次,每次一年,前后加起来最长可以四年。不是没有可能,仅仅因为没有办北京暂住证,就要白干三四年,谁不害怕,谁不吃惊?!

至于那些被遣送的,也很不爽,因为要被遣送回原籍,就是户口所在地,假如户口在广西,那份苦可要受够了。因为广西距离北京有“千里之遥”,收容遣送属于“铁路警察,各管一段”,北京先遣送到郑州一带,郑州又转运到湖南、湖北一带,然后再转移到广西南宁一带,可以说每中转一次,都要需要一段时间,等回到自己的家乡,至少需要自己挣够路费,所以谁愿意被收容遣送?!所以,这个时候就兴起了“捞人”市场,有关系有钱白干一个月、半个月就可以走人,然后再回北京,至于白干半个月、一个月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
北京户口、严格的户口制度,多么重要,多么威武,多么严肃,但对于我这个当年的文艺青年来说,重要与不重要是一样的,因为我没有北京户口,只能“装”,居然装了六七年,我容易吗?

实在不容易,特别是1995年底北京举行世界妇女大会,居然还有西方的性工作者人士裸体游行,幸好不在市区——她们被安排到教区的密云山区一带,不然市区警察挨家挨户搜查没有暂住证的人,我就要落网了。那时我连旅馆都不敢住,只能隐身在朋友租住的北京市民密集居住的朝阳区小区;朝阳区群众虽然厉害,但眼皮底下还是有安全的地方,我在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就隐身在朝阳区,安然无恙,谢天谢地啦。

如今,想起户口这个事情就觉得可笑,特别是暂住证制度。幸好,现在暂住证制度废除了,由居住证来替换,但愿居住证不再遇见暂住证那样的烦恼。

在北京暂住,完全可以写很多故事。除了暂住证的故事,其根本问题的户口及户口制度,其实引发了更多更多的故事,也更为生动、曲折,比如我自18岁外出,到如今进入不惑之年,因户口牵动了我多少根头发,想想都想不过来,等有时间一一还原吧,或许户口带给我的故事,就像罗大佑所唱的“光阴的故事”:

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

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——北京户口在哪里

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

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——暂住证在哪里

不过,今天北京户口仍金贵,暂住证却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居住证,有临时居住证,然后期满换长期居住证,但都不是户口,因为户口是长期的,甚至是永远的——从生到死,你生在中国,一生都离不开户口。可全世界,恐怕只有中国有如此限制人迁徙自由的户口制度吧,可悲。

 

(《中国人权双周刊》第163期  2015年8月7日—2015年8月20日)